2019年中國不銹鋼產量增長推動全球不銹鋼產量繼續增長。中國不銹鋼行業呈現新的變化,進出口量雙降,產業重組整合提速,全球首個不銹鋼期貨上市。由于中國不銹鋼產能過剩程度依然較高,原料海外供給有限,預計2020年中國不銹鋼市場價格難有作為。
中國產量增長推動全球不銹鋼產量繼續增長
據國際不銹鋼論壇(ISSF)12月12日發布的數據,2019年前三季度,全球不銹鋼粗鋼產量為3980.9萬噸,較上年同期的3848.6萬噸增長約3.4%。其中,中國產量為2249萬噸,同比增長約11.7%,而歐洲和美國產量同比分別下降7.2%和7.5%,日本、印度、中國臺灣產量同比下降約5.5%。中國不銹鋼產量占全球比例達到58.4%,成為推動全球不銹鋼產量增長的動力。
2019年我國粗鋼產量將超過9.8億噸,其中,特鋼產量(不含不銹鋼)1.4億噸,同比增長7.15%,占鋼鐵總產量的14%。根據前三季度的不銹鋼粗鋼產量推算,2019年全年不銹鋼產量將接近3000萬噸,同比增長12.36%。
2019年前三季度,中國不銹鋼表觀消費量為1853.12萬噸,同比增加193.25萬噸,增長11.64%。預計全年不銹鋼表觀消費量將上升至2460萬噸,同比增長15.15%。
國際經濟環境并不樂觀,但中國不銹鋼產銷均保持10%以上的同比增長,這充分說明中國對鋼材消費的升級以及不銹鋼的優越功能和替代性。
2019年中國不銹鋼行業呈現新的變化
品種結構發生變化
中國特鋼協會不銹鋼分會數據顯示,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Cr-Ni不銹鋼(300系)1074.04萬噸,占比為47.7%,同比增長2.24%;Cr不銹鋼(400系)393.78萬噸,占比為17.5%,同比下降3.04%;Cr-Mn不銹鋼(200系)767.47萬噸,占比為34.1%,同比增長12.52%;雙相不銹鋼產量13.69萬噸,同比增加22042噸,增長16.10%,預計全年產量將超過20萬噸,超級奧氏體不銹鋼、鎳基合金產量呈大幅增長態勢并替代進口。
進出口量雙降
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,1-9月份,我國進口不銹鋼88.5萬噸,同比減少62.8萬噸,降低41.51%;出口不銹鋼270.7萬噸,同比降低42.4萬噸,減少13.54%。
據中國特鋼協會不銹鋼分會預測,2019年我國不銹鋼進口量或將為115萬噸,同比減少70萬噸,降低37.84%;出口預計為360萬噸,同比減少40萬噸,降低10%。
企業科技創新研發、產業重組整合提速
2019年,我國不銹鋼企業間戰略聯盟加深。太鋼、寶武、鑫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上海電氣、青山集團入駐天津鋼管開展重組前期工作。
產品研發方面,2019年有關不銹鋼行業的國家標準密集出臺,不銹鋼生產和應用水平不斷提升。據不銹鋼分會消息,2019年包括含銅抗菌不銹鋼、供水用不銹鋼焊接鋼管、液化天然氣用不銹鋼無縫鋼管等18項國家標準已編制完成,不銹鋼絲、耐蝕合金無縫管等11項國家標準已經頒布。高、精、特不銹鋼產品不斷推出,不銹鋼實物質量明顯提高。太鋼超薄精密帶(手撕鋼)項目獲2019年冶金科學技術獎特等獎、高純316H應用于我國第四代核電機組、超級奧氏體S31254和超級雙相不銹鋼2507首次應用于船舶脫硫。
全球首個不銹鋼期貨上市
2019年9月25日,全球首例不銹鋼期貨上市,標志著我國不銹鋼有了自己的定價機制和對沖風險工具。我國正在利用金融市場努力獲取市場話語權。
產能過剩程度依然較高,原料供給能力受限
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2019年底,我國已經建成的不銹鋼產能約4200萬-4300萬噸左右,國內不銹鋼產能利用率僅為70%左右,目前中國不銹鋼產能過剩企業既有裝備先進的生產企業,又有很多裝備落后的中小生產企業。
生產不銹鋼需要大量的鎳、鉻等原料,而我國的鎳、鉻等資源主要依賴進口。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是我國紅土鎳礦的主要來源國。2019年8月份,印度尼西亞宣布自2020年起禁止紅土鎳礦原礦出口,使我國不銹鋼生產所需的鎳來源受到一定的影響。
2020年中國不銹鋼市場將平穩運行
2019年中國不銹鋼價格先揚后抑,以304熱軋不銹鋼為例,價格由2018年12月的13100元/噸飆升至3月初的14800元/噸,之后回落至6月底的13100元/噸,下半年隨著鎳價拉升,一路上揚到9月份的15800元的高點,4季度再跌至13400元/噸的價位,2019年12月31日無錫市場價格為13250元/噸。
中國較高的不銹鋼產能和較低的產能利用率使得市場價格受到抑制,同時,以鎳為主的原料價格劇烈波動也干擾不銹鋼市場價格的穩定運行,原料價格上升使中國不銹鋼生產企業利潤被大幅吞噬。
材料來源網絡,侵刪!